進口廢物原料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毫無用途的“洋垃圾”,是“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簡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重新利用的廢棄物,是一種再生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原材料供應緊張的狀況,彌補資源的不足,同時減輕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進口廢物原料可節約自然資源,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很大程度彌補了我國工業原材料不足的局面。據統計,自2004年以來我國每年進口廢物原料從3000萬噸提升至近6000萬噸,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廢紙進口國和廢塑料進口國。而與此同時因廢物原料環保風險高、社會關注度高,因此如何實施有效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也是各口岸檢驗監管重點關注的課題。
目前,我國對進口廢物原料實行嚴格的管理,必須經國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取得進口許可后方可進口。進口時,需由檢驗檢疫部門實施嚴格的檢驗檢疫監管,防止帶有危險性、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物質入境后可能給我國環境和國民健康安全帶來疫情傳播、安全傷害、環境安全等風險。目前我國允許進口的廢物原料包括廢紙、廢塑料、廢紡織原料、冶煉礦渣、混合廢金屬、金屬和合金廢料等13類。
山東口岸是我國北方重要的進口口岸,主要以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冶煉礦渣為主,種類繁多,進口量大。2013年6月山東檢驗檢疫局打造全新的進口廢物原料檢驗監管模式,在黃島前灣港口岸建立了占地11萬平方米的進口廢物原料查驗場地,配備了高靈敏度的通道式放射性監測設備,創新實施放射性監測、防疫處理流水作業,規范開展隨機指定箱號和封閉查驗模式,健全檢出異常專家組復核工作機制,強化檢出環保不合格預警管理,進一步提高了進口廢物原料的檢驗監管有效性。今年1-5月份,共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進口廢物原料22批次,1083.43噸,與去年同期(61批次、3924.91噸)相比分別下降 63.9%和72.4%,進口廢物原料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環保項目不合格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防范了有毒有害物質入境,維護了國民生命健康和環境安全。
進口廢物原料環境和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山東檢驗檢疫局提醒進口廢物原料企業,一要加強源頭質量控制,選擇經國家質檢總局注冊的境外供貨商簽訂進口合同,明確約定進口廢物原料應符合我國環境保護控制標準規定,以及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廢物原料的退運義務,以降低或避免自己的經濟損失。二要嚴格履行交付責任,國內收貨人應將代理進口的廢物原料如實交付代理的相應加工利用單位,自覺抵制進口廢物原料倒買倒賣行為,維護進口廢物原料市場經營秩序。三要積極做好不合格處置工作。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的進口廢物原理具有較高的環境污染或人身傷害風險,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盡快退運出境,及時消除風險隱患。